重溫紅色歷史 傳承沂蒙精神——集團公司總部分批次赴沂蒙革命老區開展紅色傳統教育
發布時間:2021-05-20 | 點擊率:
為了迎接黨的百年華誕,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,集團公司總部組織黨員、入黨積極分子分批次赴山東沂蒙革命老區開展紅色傳統教育,賡續紅色基因、砥礪初心使命,凝聚發展力量。
5月13日至15日,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、董事、直屬黨委書記祖斌以普通黨員身份,與集團公司黨建部黨支部、人資部黨支部、資本部黨支部、燃管中心黨支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54人,共同參加了總部第一批黨史學習教育“沂蒙精神”學習體驗。
桃花紅雨英雄血,碧海丹霞志士心。今日神州看奮起,陵園千古慰忠魂。14日上午,大家冒雨來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,學習英雄事跡,緬懷革命先烈。
巍巍青山埋忠骨,朵朵鮮花獻英靈。紀念館后方是烈士墓地,這里安葬著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2859名革命烈士。四個黨支部的黨員、入黨積極分子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,緬懷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,祖斌同志上前整理挽聯。
在祖斌同志領誓下,全體黨員莊嚴地舉起右拳,面向黨旗,重溫入黨誓詞。
隨后,黨員、入黨積極分子共同參觀了“沂蒙情雕塑園”,感受沂蒙老區氣勢恢宏的革命歷程和兵民團結一心的磅礴力量。
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,是沂蒙紅嫂的家鄉。在村邊山坡上,大家在這里集體觀看了紅嫂事跡影片,被“水乳交融、生死與共”的軍民之情深深感動。
在紅嫂紀念館展廳里陳列的一幅幅圖片、一份份文檔,訴說著當年的英雄壯舉,展示的實物、用品和照片,真實地再現了紅色革命歷史的畫面。
走進紅嫂故居,大家跟隨講解員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,聆聽一個個感人的革命故事:寧可餓死自己的孫子也要把革命后代撫養好的“沂蒙母親”王換于,用乳汁救活傷員的“沂蒙紅嫂”明德英,從未見過丈夫終生不改嫁“永遠的新娘”李鳳蘭,戰斗到最后一刻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的辛銳,扛起門板用身體為部隊架起火線橋的“沂蒙六姐妹”,“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,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,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,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”,這些都是“沂蒙精神”的生動寫照。
“人人那個都說哎,沂蒙山好……”,伴隨著熟悉的優美旋律,大家集體學唱紅歌《沂蒙山小調》,在悠揚的歌聲中真切感受到沂蒙精神的力量。
15日上午,全體黨員、入黨積極分子瞻仰了華東革命烈士陵園,參觀了華東野戰軍紀念館。
本次學習體驗邀請到山東省委黨校、沂蒙干部學院教研部成長群副教授為大家講授《沂蒙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》專題黨課。成教授從“是什么、為什么、怎么做”三個角度,對沂蒙精神的內涵進行了詳細深入的解讀。
各黨支部圍繞學習體驗和專題黨課內容,開展專題研討。
祖斌同志在發言中指出,沂蒙精神是對黨忠誠、無私奉獻、聯系群眾的光輝典范。重點對為什么會產生“水乳交融、生死與共”的沂蒙精神,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黨史學習教育提出的賡續精神血脈,從13種精神譜系中汲取力量,以及新時期如何做好群眾工作三個方面做了具體闡釋。希望通過本次學習體驗,把學習收獲變成工作的實際行動,變成打造“一流總部”的實際行動,變成實現“2035一流戰略”的實際行動。
資本市場總監關綺鴻、黨建部黨支部書記劉豐、人資部黨支部書記余文寶、燃管中心黨支部書記吳偉結合實際,從傳承紅色基因、汲取信仰力量、充分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,不斷進行自我革命與自我創新等方面,圍繞黨建、人資、資本運作和燃料管理等工作逐一發言。
大家紛紛表示,通過本次現場學習體驗,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,新中國來之不易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,要緬懷革命先烈,傳承紅色基因,從黨史中汲取力量,不斷提升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,將沂蒙精神轉化為推進落實“十四五”規劃和推動“新跑道、新價值、新活力、新動能、新優勢”要求的強勁動力,以實際行動向建黨100周年獻禮。